姜龙飞

“闻过则喜”
发布时间:2012-11-12    文章分类:随笔杂感   

“闻过则喜”,典出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”。子路究竟有没有这般大度,实须存疑。例如子路对批评孔子师徒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、常年钻营、一心当官的那位锄草老人,就并无高兴之色,反而教训对方说:“不仕无义。”(不出来做官不符合君臣大义,是不道德的)这不是明摆着对人民群众正确的批评强词夺理嘛!明明贪图高官厚禄,鄙薄布衣蔬食,偏要拉大旗作虎皮,很有点“笑骂由汝,大官我自谋之”的厚脸皮味道啊。

圣人高足尚且如此表里不一,后人攒劲修为,遍阅世相,磨光刮垢,从善如流,已经出息得更多,轻易不信“闻过则喜”之类的伪道学。鲁迅名篇《野草·主论》中天真的小学生问:“我愿意既不谎人,也不遭打。那么,老师,我得怎么说那?”鲁迅先生借老师之口开出药方:“那么,你得说:‘啊呀,这孩子呵!你瞧!那么……阿唷!哈哈……’”

老师滑头,却聪明,不过比起当代人来仍嫌弱智,毕竟他那点诀窍已经落后七八十年了。今人“闻过”虽则“无喜”,门面却还是要装的,至少“批评与自我批评”之类的原则话,时不时的还要祭出来蒙人,以至“闻过则喜”竟扯为一面谎幡。谓予不信,日前读到一则妙文可资佐证。

“××不是完人,他也有缺点。幼年他体弱,后又脑体有病,至今头仍摇晃不止。按他和某师大某教授的谈话所说,是抽风病在幼年给他留的后遗症……

此文妙在既遵奉知人论世功过七三或九一开的行文戒律,又将“完人”、“缺点”这类界定于道德修养范畴内的概念偷换为生理概念。人活一世,谁无头疼脑热、三灾六病?这与人品人格、才智才能之缺疏,风马牛不相及,将病患偷换为缺点,如此论人之过,“既不谎人,也不遭打”,当可确保被论者“闻过则喜”,不失大家风范。鲁迅之方较此能不相形见绌乎?




2008 ?上海市档案局 上海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